来源:环球零碳
环球零碳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article_adlist-->摘要:
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上涨,碳酸锂价格重返7万,新能源车企叫停价格战,新能源领域反内卷受到最高层关注后,初步得到有效管控,行业竞争秩序将逐步走向良性化。
撰文 | Penn
编辑 | Penn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604篇原创
近年来,在全球绿色产业竞赛中,中国制造凭借新技术、新产品脱颖而出。尤其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叫响全球。
但与此同时,一段时间以来,无序拼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成为这些行业“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内卷”之下,竞争失去节制,市场机制受到扭曲,给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些行业的“内卷式”竞争逐渐成为舆论焦点,受到各方诟病。
2024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是历次政治局会议中,首次使用“内卷”来描述行业竞争。今年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反内卷”划定了具体行动路线。
5-6月份,多家官媒相继发布“反内卷”相关文章,积极引导社会对“反内卷”的关注。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与《求是》文章均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在国家定调的同时,光伏、锂电和新能源车领域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内卷”运动,将“反内卷”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受反内卷政策驱动及供需调整影响,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均呈现不同幅度提价,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上涨。
此外,在多方因素共振之下,碳酸锂价格已较6月低位回升了1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方面已有车企紧急“叫停”价格战启用新购车政策。新能源领域“反内卷”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怎么走?
图说:人民日报头版点名新能源“内卷式”竞争
来源:人民日报
01
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上涨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在“136号文”等政策刺激下迎来了久违的“抢装潮”,产业链价格也一度随之走高。但在“430”“531”等节点相继“落幕”后,“抢装”也偃旗息鼓,价格再次掉头向下。
作为“内卷”竞争“重灾区”,光伏行业近期已迎来“反内卷”攻坚战。在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光伏行业的自律、反“内卷”问题,光伏产业链四大主链环节主要公司开始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反内卷”行动后,产业链价格开始强势止跌反弹,“反内卷”已初见成效。
硅料环节作为本轮产能过剩的焦点、产业链的“牛鼻子”,这一次也走在了“反内卷”攻坚的最前线。受光伏业“反内卷、去产能”的系列消息刺激,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在7月17日单日上涨7.49%至4.57万元/吨,较6月23日的低点更是飙涨了50%。7月18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一度涨超4%至45850元/吨,最终以微跌0.37%收盘。
现货方面,价格也出现了企稳上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7月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本周(7月10日-16日),多晶硅价格环比上涨12.4%—15.2%,成交均价4.1万元/吨及以上,相较6月底的3.35万元/吨及以上的成交价格上涨超过两成。
图说:硅料均价变化
来源:硅业分会、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硅业分会报告显示,相较此前一周的企业普遍提价但成交寥寥,7月10日至16日成交活跃度提升。光伏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在7月17日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买方仍在观察,开始持续小批量购入硅料。硅料价格上涨,也拉动硅片价格的全面上调。
硅业分会发布最新硅片价格数据显示,本周硅片价格全线跳涨,最高涨幅达到22.09%。具体来看,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1.05元 / 片,环比上周大幅上涨22.09%;N型G12R单晶硅片均价1.15元/片,环比涨幅15.00%;N型G12单晶硅片均价1.35元/片,环比上涨 13.45%。
同时,硅料价格上涨正向下游传递,除硅片外下游电池片、电池组件价格均有提升。从Infolink 公布的最新报价来看,电池片价格出现了有6.7%~8.7%的涨幅;截至7月16日,分布式的最高报价已经达到0.7元/W。
图说:光伏产业链最新报价涨幅
来源:TrendForce、硅业分会、SMM、全球光伏
据数字新能源统计,TOPCon组件方面本周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协鑫集成等头部企业集体上调了报价,抬价幅度在0.01-0.03元/W。另据市场消息,目前尚未涨价的其他头部及二三线主流品牌厂商也均在酝酿提价计划,新报价预计将上调0.01-0.06元/W。
此外,7 月 15 日,四川华电凉山州盐源白乌二期等 640MW 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采购中标公示,协鑫集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正泰新能为备选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分别为 0.708 元/W 和 0.740 元/W,均突破 0.7 元/W,具有较强信号意义。
02
碳酸锂价格重返7万
2022年以来,锂电产业链经历了一场剧烈的价格洗礼。碳酸锂现货价格从峰值时的60万元/吨跌至6万元/吨,跌幅超过90%。这一严峻现实不仅是市场供需关系调整的结果,更是行业内部长期“内卷式”竞争激化的体现。
而随着政策引导的“反内卷”在锂电行业落地,碳酸锂价格应声上涨。7月18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早盘高开高走,一度突破7万元关口,创4月22日以来新高至70980元/吨,盘中最大涨幅达4.32%。这一价格较六月下旬58400元/吨的低点已上涨21.5%。
图说:碳酸锂主力期货合约价格走势
来源:新浪
现货市场价格同样大幅上行。7月18日,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66468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1628元/吨;电池级碳酸锂6.55-6.78万元/吨,均价6.665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上涨1700元/吨。碳酸锂价格已连续20个交易日呈现上行态势,累计涨幅近20%。
藏格矿业7月17日午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收到相关部门下发的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通知,公司旗下负责碳酸锂生产的全资子公司藏格锂业已按要求停产。作为盐湖提锂龙头企业,藏格矿业锂资源业务停产立即被市场视作碳酸锂供给收缩的积极信号。
此前,中矿资源发布公告称,拟对年产2.5万吨锂盐生产线进行综合技术升级改造,停产检修及技改时间约为6个月。同时,有券商分析称,随着澳大利亚矿山陆续减停产,行业供给下修明显。因此有市场观点认为,相较年初碳酸锂供过于求程度明显缓解。政策深化“反内卷”正在优化产业供需格局。
过去一段时间,电芯厂与电池厂在下游整车企业的强势议价压力和上游原材料波动之间,试图通过向上游压价来转移自身压力,形成了全链条的成本挤压恶性循环。现在,在上游碳酸锂价格反弹的带动下,锂电行业旨在摆脱低层次内卷的结构性变革已经开始。
图说:碳酸锂现货价格指数历史曲线
来源:MySteel
03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告一段落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掀起激烈的“价格战”。多家头部车企推出限时促销活动,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超5万元,引发全行业连锁反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超过60款,5月激增至百余款。
长时间的“价格战”使不少整车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堪忧,上游供应商账期被“越拖越长”,下游经销商“越卖越亏”,国内汽车市场陷入“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紧急倡议,支持企业通过正常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坚决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紧接着在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接力发布倡议,呼吁全行业抵制“内卷式”竞争。
更具突破性意义的是下游17家主流车企的公开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此举直指困扰中上游企业多年的“长账期”痛点,如能有效落实,将显著改善材料厂、电池厂的现金流状况,也是打破“内卷”链条、重塑健康商业生态的关键一步。
来源:盖世汽车
进入7月,破除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又见新动作。比亚迪在全国叫停“限时一口价”,启用新购车政策。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售价上调1万元。这被业内解读为,新能源车市“价格战”正在踩刹车。随着反内卷行动的推进,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正转向价值战。目前反“内卷”不仅受到产业主管部门重视,也得到了国务院层面的关注。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直指当前行业非理性竞争现象,并果断部署系列“远近结合、综合施策”的治理方案。此次部署的组合拳,传递出国家层面构建更稳定、可预期竞争规则的决心,无序“价格战”问题将得到有效管控,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秩序将逐步走向良性化。
04
下一步怎么走?
针对光伏、锂电行业短期供需错配的情况,加速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被认为是最直接的方案。以光伏行业为例,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7月起集体减产30%,以缓解行业“内卷式”竞争。亚玛顿董秘刘芹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产能加速出清,将有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锂电行业反内卷的方式主要为有计划地减产限价。”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消除内卷最终还需要通过部分产能退出的方式,来达到供需平衡。”
毋庸讳言,“反内卷”是一场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持久战。从长期来看,在政府引导下加速优胜劣汰,完善行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及竞争力较差的产能,光伏、锂电产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真正摆脱“内卷”困境、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更深层次地推动变革,如聚焦技术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又如强化风险管理、平滑经营波动,这样才能从价格战正转向真正的价值战。
-------
参考资料:
[1]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7/14/content_30087265.html
[2]https://www.caixin.com/2025-07-17/102342215.html
[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195682
[4]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507083451360598.html
[5]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507093451470832.html
[6]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48878
[7]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5-07-18/3949935.html
[8]https://www.cnenergynews.cn/news/2025/07/15/detail_20250715222060.html
[9]https://www.tmtpost.com/7614423.html
[10]https://mp.weixin.qq.com/s/nAYdLXjziSco8Lp5kXU9Yg
[11]https://mp.weixin.qq.com/s/ZZwHjNk58EUOw9_wb5MR0g
[12]https://mp.weixin.qq.com/s/rxUcJrPPJdP1SsEs1e9aYQ
[13]https://mp.weixin.qq.com/s/rzTBMz7np_wHzHeSxIt-ww
[14]https://mp.weixin.qq.com/s/amFVt24Wsyy_5J_oFu9H6A
首图来源:新华社
END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article_adlist-->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正式投产,创造多个“世界之最” ]article_adlist-->中央点题后,给资金给政策,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重磅来袭! ]article_adlist-->“大而美”法案摧毁美国新能源,为何放氢能一马? ]article_adlist-->中央定调!光伏反内卷升级,八巨头表态清退产能 ]article_adlist-->联系和关注我们↓(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article_adlist-->免责声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点击“环球零碳”,🌟设为“星标”,后台回复“星标”,将有定制礼品相赠。
]article_adlist-->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股票加杠杆平台,配资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